在市場需求和應用拉動下,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已達到6.8萬臺,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。
作為工業機器人眾多種類中的一種,打磨拋光機器人因其具有在高危環境下取代人工、降低工人技術要求、減少工人數量、提升產品一致性、提高生產效率等一系列優勢而備受關注。與此同時,也因為前期投資較大等原因而遭遇終端應用瓶頸。
針對上述話題,在近日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主辦、3M協辦的“2016中國機器人研磨工業創新峰會”上,與會專家各抒己見。
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
據統計,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已達到6.8萬臺,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。此外,我國自主品牌機器人企業產品研發持續推進、產業化進程加快、產品線不斷完善,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展。2015年我國國產機器人銷量2.2萬臺,同比增長近20%,市場銷量占比超過30%。
之所以能夠實現如此迅猛的增長,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分析,主要原因有三點:首先,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,結構調整、轉型升級、提質增效成為新的發展戰略,而加快發展機器人產業、促進機器人的應用,是實現新戰略的重要途徑;其次,中國有著規模最大、門類最多的制造業,為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應用領域,也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;第三,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,中國已經具備了較為堅實的發展和應用機器人技術的工業基礎,市場需求和應用拉動成為中國機器人發展的最大優勢。
盡管產銷數據驚人,但對比未來五年的產業規劃目標,差距是顯而易見的。今年4月,工信部、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(2016—2020年)》,提出“經過五年的努力,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,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,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,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,基本滿足市場需求”。
其中,規劃對產業規模的增長目標設定是“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”。也就是說,以2015年我國國產機器人銷量2.2萬臺為基數,未來五年的年均增速必須超過30%,才有可能達成目標。